我們今天來繼續介紹濃醇香的秘密吧!!!
上集我們談到了均質這個步驟,均質之後呢?
牛乳的殺菌
生乳因富含營養分可提供微生物生長,因此自乳房擠出後,可能會受到環境、乳牛體表、榨乳器具等處的微生物汙染,如果不進行「熱處理」,汙染的微生物就會滋生繁殖,使乳中生菌數增加,不斷代謝產生乳酸使酸度增高,造成風味惡化、新鮮度下降,而影響乳的品質和加工利用。
(Photo by Rebecca Siegel,CC BY 2.0)
熱處理依照加熱條件可分為三種,分別是:
1. LTLT(low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,低溫長時間殺菌)
2. HTST(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,高溫短時間殺菌)
3. UHT(ultra-high temperature,超高溫滅菌)
藉由『高溫』將所有具有致病力的病原菌殺死,並大幅降低生乳中微生物含量。
那這些殺菌方法又有什麼差別,我們常喝到的鮮乳又是以什麼殺菌法為主?
其中 LTLT 與 HTST,由於並沒有完全殺死所有微生物,所以營養豐富的牛奶很容易讓殘留以及開封後汙染的微生物繁殖,因此保存期限短,約為冷藏7-14天。
在臺灣,乳品大廠大部分都是使用 UHT 加熱法來進行鮮乳殺(滅)菌。
UHT 由於加熱條件嚴苛(135~150℃,2~10s),可殺滅所有的微生物。因此除非開封過,牛奶並不會那麼快壞掉。但高溫會使牛奶發生「梅納反應」,並且因此產生許多種的風味物質,進而讓牛奶有一點焦味且具較濃厚的口感,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人會覺得,在國內喝到的鮮乳比國外的濃醇香!
另外,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陳彥伯老師指出:好事多的鮮乳其實是叫做ESL(extended shelf-life)乳。ESL乳不等於保久乳。
保久乳產品一定要完全無菌,所以必須配合比較強的滅菌條件(溫度高,時間長)。但也因此產生許多因高溫所產生的風味物質(國外叫加熱臭,國內稱濃純香),還伴隨著許多蛋白質與維生素的破壞。所以ESL技術的發展就因應而生。
(Photo by jacqueline,CC BY-NC 2.0)
ESL加熱條件並沒有到UHT的滅菌條件,可說是介於傳統巴斯德殺菌法與UHT滅菌之間。因此會產生較少的加熱風味物質,以及比較少的營養份流失。但是由於加熱條件的不足,也代表著殺菌程度會不夠,所以ESL會配合以其他的技術,例如膜過濾、非常乾淨的充填環境(或是用無菌充填)、惰性氣體充填等。最近還有人在研究微波、細菌素添加、通電等等的配合技術。所以ESL乳算是一種比較新的高技術鮮乳加工方法。
殺菌完成,最後包裝好後,一瓶瓶經過重重處理、讓消費者能安心飲用的鮮乳就上架囉!
作者:吳藝璐
本文轉載自你所不知道的畜產
參考資料
- 陳彥伯 老師–乳品加工學講義
-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
- 好市多美國進口鮮乳與國產鮮乳之比較
- 鮮乳的灰色地帶-奕之華